在資本下猛藥,百度、小米,誰能造出年輕人第一輛智能車?
來源:本站原創 瀏覽:852次 時間:2021-02-22
“你們要進窄門。“
2月19日下午,有媒體披露了小米將造車視為戰略級決策的消息。而就在一個月前,百度剛剛正式宣布了要造車。
曾幾何時,賈躍亭造車拖垮了樂視,何小鵬讓小鵬汽車上線,亦花費四年之久,造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現如今,資本熱捧下,各路人馬紛紛下場,同時尋找新增長曲線的百度和小米,誰才能拿到造車這扇“窄門”的入場券?他們會是造車新勢力中的“氣氛組”,還是“實干組”?
同樣收入來源單一,誰更有能力給造車“輸血”
目前,百度以“AI生態型公司”自稱,按照業務變現階段,百度的核心被分為積極穩健的移動生態業務、快速發展的新興業務(包含智能云、智能交通、車聯網)、自動駕駛及其他引領行業的前沿業務(如小度智能助手)三大板塊。
從收入增速看,根據最新財報,2020年Q4百度總收入約為302.6億元人民幣,同比上漲5%;2020年全年,百度總收入則為1070.7億元,同比與2019年持平,公司整體增長趨勢仍然較緩。
從收入來源看,2020年百度核心業務(移動生態、搜索、AI)收入為787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1%,其中在線營銷收入為663億元,同比漲5%,是百度主要的收入來源。
與百度類似,小米的收入來源也較為單一——智能手機業務仍是小米的主業。根據財報,2020年Q3小米總收入達722億元,同比增長34.5%,其中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476億元,占總收入的65.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第三季度,小米集團的營收、凈利等多達15項業績指標均創單季歷史新高,表現超出市場預期。此外,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在2020年也表現亮眼,2020年Q3小米手機銷量年增34.9%,遠超過所有其他品牌,相比之下,華為手機銷量年降21.3%。
華為手機市占率的不斷下滑,也給了小米搶占海外市場的機會,尤其是在過去華為頗占優勢的西歐。除了智能手機業務,去年12月,小米還大規模集資260億元,用于增加其營運資金,以增加主要市場的市場份額、投資戰略生態系統等。
收入增長性不及小米,百度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收入增長點。“現在百度主要的變現渠道為廣告業務,這并不是一個正常的情況,我們很多競爭者都會有超過50%的營收來源于非廣告業務。”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2月18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如此表示。
自去年下半年以來,百度的在線廣告業務已穩步復蘇,同時百度也在砸錢穩固基本盤。2020年11月,百度宣布花費36億美元全資收購歡聚集團國內直播業務,即YY直播。李彥宏表示,百度準備與YY Live進行深度整合,直播在百度生態中還有很大發展機會,將使百度移動收入多元化戰略再向前邁進一大步。
“我們不單單是收購了一個具體的產品,我們更像是收購了一個團隊,百度需要(在線上直播領域)非常有經驗的團隊,這也是我們選擇YY的原因之一。”百度CFO余正均表示,除了公會主播資源和直播運營團隊,YY直播一個季度20億元~25億元的營收能力也可以直接成為百度除廣告外的現金奶牛。
截至2020年12月31日,百度流動資產總額約為1833.42億元,而小米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流動資產總額,約為1499.27億元,與百度相近。
不過,考慮到百度即將擁有YY這一現金“奶牛”,加上直播業務與現有移動業務的協同效應,百度在現金流上比小米稍有優勢。
都在氪金,雙方優勢何在?
小米、百度、蘋果等企業跨界造車,是意料之外,也是情理之中。
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曾對時代財經表示,“互聯網行業競爭非常激烈,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單純靠互聯網搜索、電商、視頻等業務很難維持盈利持續增長,所以現在它們普遍會找一個實體行業來跨界經營,造車就是一個很好的題材。”
在張翔看來,百度的智能汽車平臺軟件Apollo已搭建三年多,如今名氣大且合作車企多,但至今仍沒有車企使用阿波羅平臺量產汽車,這使得百度難以繼續推動阿波羅平臺應用,這也是百度在阿波羅平臺上面臨的挑戰和困境。
“所以百度和吉利合作,希望打造一款量產車,來驗證它的阿波羅平臺,給汽車行業提供一個阿波羅的成功案例。”
至于與吉利合作造車的原因,李彥宏也在18日的電話會議中透露,過去的幾年里,百度已先后研發出大量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,希望可以幫助汽車制造客戶加速在智能軟件上的升級,但由于很多傳統汽車制造商相對保守,不愿意主動嘗試新的技術,所以百度就只能先發制人。
同時,李彥宏還表示,現在百度與吉利合作建立的公司運行順利。目前,百度已雇用了管理團隊并在策劃為新汽車注冊品牌,從研發初期到電動汽車上市,大概需要3年時間,而接下來,百度還會與其他汽車制造商進行合作。
李彥宏認為,百度電動汽車的最大賣點在于軟件以及軟件與硬件的整合。百度進軍智能駕駛領域已多年,財報顯示,截至2020年12月,百度在中國已累計獲得無人駕駛測試牌照達199張。
百度CFO余正鈞也強調了百度電動汽車的智能化優勢,表示百度的阿波羅自動駕駛服務、高清地圖,可以提供精準自動泊車以及導航。“這樣一來,我們的汽車和大部分的電動車制造商都不一樣,因為在智能軟件領域進行了長期的投資,我們的業務并不局限于銷售汽車。”
除此之外,余正鈞認為,百度的巨大生態系統以及其對智能交通領域的投入,也是百度電動汽車的優勢之一。“很多重要的數據都發生在馬路上,比如地圖相關的數據以及智能汽車相關的數據等等,這樣一來,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每一個環節,從而提升電動車產品的表現和性能。”
在乘用車自動駕駛服務方面,目前百度已與10家車企達成戰略合作,提供高精(HD)地圖、自主泊車(AVP)等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。在自動駕駛乘車服務方面,截至2020年12月,Apollo robotaxi及robobus已接待乘客超21萬。
百度高級副總裁沈抖認為,在智能交通領域,百度是整個行業ACE(交通引擎)理念的先驅。“我們潛在客戶主要是國內各個規模的城市。”沈抖在2月18日的電話會議中透露,“在通常情況下,競標中測試的結果都是我們遙遙領先于其他競爭者,尤其是當一個城市更關注交通效率的時候,我們往往會大比分勝出。”相比之下,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中,小米的優勢在于其龐大的AloT生態系統。
根據小米財報,得益于手機出貨量的強勁增長,2020年9月,小米全球MIUI月活躍用戶數達到368.2百萬,同比增長26.3%。另外,截至2020年9月30日,小米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(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)數達到289.5百萬臺,同比增長35.8%。人工智能助理“小愛同學”的月活躍用戶數于2020年9月達到7840萬,同比增長35.5%。
“小米的AloT生態系統在國內手機廠商里是做得最好的,小米之家可以連接很多智能家居硬件。現在汽車也是互聯網的一個入口,以后也是需要操作系統的,小米在這塊可以發揮優勢。”張翔對時代財經表示,“現在造車門檻低,新能源板塊也是熱點,小米宣布造車也可以助推它的股價。”
威馬汽車是首家與小米合作落地IoT車家互聯服務的車廠。目前,威馬旗下車型已經可以通過手機APP與米家賬號綁定,從而實現在車內用語音控制家中小米的智能電燈、空調、凈化器和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家庭裝備。
在家中,用戶也能通過小愛音箱快捷查詢車輛電量、續航里程,及車門、車窗、天窗和后備箱是否關好,甚至可遠程打開車內空調,幫用戶遠程凈化車內空氣。
2020年6月,寶駿旗下車型也宣布接入小米生態系統,表示支持手機APP遠程控制車輛、手機尋車、在線升級等多種功能。
“小米造車的原因可能是投資試水后發現大趨勢是對的,就全身投入。另外,小米在軟件人才、商業模式、仿真結構等方面也有優勢。”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勝兵對時代財經表示。
造車是劑猛藥:“女版巴菲特”連續加倉百度,小米股價也飆車
當下,政策和二級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都充滿期待,一個風口已然來臨。
億歐智庫預測,至2030年,全球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車端系統的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,而中國將憑借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。
就產業現狀而言,智能路線與網聯路線,是自動駕駛汽車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兩大主要技術路徑。其中,智能路線通過感知、算法、執行實現;網聯路線基于通信和網絡獲取信息,通過云端大數據進行分析決策,并最終由控制系統執行。目前,二者正在融合,以實現優勢互補。
億歐智庫發布的《2020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影響力指數研究》顯示,2020年上半年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主申請人Top10中,豐田位居第1,華為憑197件專利數量位居第6,百度手握187專利排名第8,超過通用、奧迪、大眾等一眾傳統車廠。不難看出,百度在發力智能路線,小米則精于網聯路線。
不過,百度對自動駕駛野心不小,也使其研發支出明顯增加。財報顯示,在2020年Q4,百度研發費用為57億元,同比增長19%,而在2020年,百度研發費用則為195億元,同比增長6%,占收入比例達到近年來最高的21.4%。
拋卻造車不談,小米在今年也有瘋狂的“燒錢”計劃,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盧偉冰曾表示,在今年要讓全國每一個縣城都有小米之家,讓每一位米粉身邊都有一個小米之家。2021年1月9日,小米更是宣布,當天共計有1003 家小米之家同時開業,新開門店遍及全國30個省,覆蓋270個縣市。
但資本市場對二者仍表達了充分樂觀。2月19日受造車消息刺激,小米股價上漲10%,而目前方舟投資(ARK Invset)旗下的八只基金就有三只持股了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