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(jié)假期剛過,許多職場人的心就按捺不住了:年終獎熬到手了,終于可以跳槽了。獵頭們和HR們也摩拳擦掌,“金三銀四”是招聘旺季,能不能給今年的業(yè)績開個好頭,就看這兩個月了。連普通員工都四處留“碼”,希望內推成功能拿到一筆豐厚的內推獎勵,朋友圈、脈脈甚至相關新聞的留言區(qū),都能看到招人內推的信息。
對于互聯(lián)網人來說,跳槽往往意味著漲薪,而跳到大廠,是每一個互聯(lián)網人的夢想。究其原因,無外乎大廠們高額的薪水、豐厚的福利與遠超小廠的履歷競爭力。
舉個最近的例子,短視頻第一股快手上市首日暴漲161%,上市后兩位80后創(chuàng)始人宿華和程一笑身價超千億,快手持股員工人均獲利超千萬元,有員工2017年入職已獲利9000萬元,這是只屬于互聯(lián)網大廠的造富神話,過去的幾年間,這樣的故事反復上演。
即便沒趕上上市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,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,華為分紅400億元、陌陌員工人手一部頂配iPhone12也足以讓小公司的“打工人”們艷羨了。
入職大廠,是許多人從學生時代就樹立的理想。一場畢業(yè)旅行、一次畢業(yè)告白、一臺畢業(yè)演出和一份大廠入職Offer,正在成為一個應屆畢業(yè)生的四大必做清單。然而,執(zhí)行起來,與前三項相比,畢業(yè)就能拿到一份大廠的入職Offer似乎難了很多。
根據(jù)36氪報道,2019年,騰訊校招接收了幾十萬份簡歷,但最終發(fā)Offer的只有3000多份,錄取率不超過3%。而到了2020年情況就更加慘烈,某知名互聯(lián)網公司非技術類的報錄比達到驚人的3000:1,而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最熱報考崗位的報錄比為2774:1。
不管是互聯(lián)網職場人,還是應屆畢業(yè)生,都對大廠Offer夢寐以求,為了能夠順利入職大廠可謂是鍥而不舍、煞費苦心,但結果往往竹籃打水,本期小酒館,我們和一些小伙伴聊了聊他們入職大廠的心路歷程。
他們之中,有的人即使經過了多次面試都沒能走進大廠的大門;也有通過多渠道、多方式投簡歷,最終連大廠的面試機會都沒拿到;當然也有幸運兒,一畢業(yè)就進入華為這樣的大廠;也有自己放棄阿里的Offer而后悔不已的。
入職互聯(lián)網大廠,意味著高工資、亮麗的履歷和偌大的成長空間。但同時,互聯(lián)網大廠動輒996、007的工作制度也讓很多人爭先入局后感到不適與迷茫,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。
大廠就是一座圍城,個中苦樂,也許連身在其中的人都很難說清,但依然吸引著年輕人們前赴后繼,適不適合,值不值得,就是另一個問題了。
一年面兩次字節(jié)跳動,都沒過
葉知秋丨29歲 媒體人
2020年,我面了兩次字節(jié)跳動,都是運營崗,但分不同平臺,第一次是抖音的運營,第二次是西瓜視頻的運營。
比較遺憾的是,兩次面試都沒有通過。
第一次面試抖音運營時,正值2020年上半年字節(jié)跳動盛傳要上市,開放出很多崗位,我投遞了簡歷,也順利進入面試。面試分為四輪,前前后后花費了一個月,我順利到了四面。但到四面結束、通過就能拿到字節(jié)跳動Offer時,我卻被告知“不合適”,HR也沒有說具體原因。
我后來甚至懷疑那個崗位并不招人。在我面試完的8個月后,偶然得知一個朋友也面試了一模一樣的職位,但最后的結果跟我差不多。
2020年底,我接到了西瓜視頻平臺運營崗的面試通知。但當時我并沒有投遞該職位,可能是有庫存簡歷,對方看到之后,主動給我打的電話。當時我已經進入一家央媒機構工作,手上有幾個項目在忙,面試準備得不充分,最后依然沒有通過。